坐骨神经痛一定要封闭治疗吗?不一定,还有这5种治疗方法(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疼痛的部位经常发生在臀部、大腿后侧以及小腿外侧和足外侧。而且这种疾病涉及的范围比较广,20岁到60岁的人都可能会患上这种疾病,一旦患病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患病之后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积极的治疗。


坐骨神经痛一定要封闭治疗吗?

坐骨神经痛不一定要采用封闭治疗的方式。封闭治疗虽然是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都可以通过打封闭针进行治疗,具体能不能打,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即使可以打封闭针,也不能够打得太多,要不然则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坐骨神经痛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1、 冷敷和热敷

如果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并不严重,那么则可以采取冷敷和热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当疼痛发作的时候,可以先采用冰敷的方法,在患处敷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每天可以敷数次,连续敷2~3天之后改成热敷。热敷一般在睡觉之前进行,可以用热毛巾热敷也可以用热盐热敷,但温度却不能够太高,避免烫伤。


2、 物理治疗

通过按摩或者牵引的方式锻炼腰部的肌肉增,加腰椎韧带的力量,也是治疗坐骨神经痛不错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椎间盘受到压迫,从而让坐骨神经痛变得更加严重。

3、 运动疗法

恰当的运动也可以减轻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比如坐在床沿或者椅子上,然后把双腿垂在地上,并且脚跟着地,与此同时,脚尖轻轻地翘起,双手平放在腿上。做好基础动作之后,向前弯腰,双手尽量向逐步靠近脚部,一般一开始患者的双手挤只能够到达小腿部位,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够触摸到脚跟和脚尖了,与此同时,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也会有所减轻。

4、 微创介入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既不会让患者感觉到任何疼痛感,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损害。微创治疗会把具有高渗透性的激光导入体内,之后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并且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让骨骼更快的再生和修复,治疗几次之后就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5、 注意休息并且睡硬板床

如果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比较轻微,那么则可以采取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比如注意休息和睡硬板床,硬板床可以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从而减轻疼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这种疾病大多数情况下会与其他疾病一起出现,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等等。因此在治疗这种疾病的时候,要同时治疗其他疾病,所以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咨询医生和医生沟通之后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病情更快得到缓解和控制。另外在治疗期间也不要过度紧张,因为对于现在的医疗手段来说,这种疾病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经过正确的治疗之后,一般都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8个动作缓解坐骨神经痛

从事体力劳动、久坐的人群容易出现坐骨神经痛。平时适当加强腰部和腿部功能的锻炼,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仰卧抱膝 仰卧后抱起双膝,将膝盖压向胸口,保持10秒钟后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小燕飞 俯卧在床上,用腹部接触床面,头部到胸部抬起,双脚和膝盖也抬离床面,双臂展开伸直。头部和脚部按照自己的情况尽量向上抬起,保持动作5到10秒钟,做5到10次。

拳滚下肢 单手握空拳,按压自身下肢,由上到下,反复压。坚持按压,能产生调气止痛、通经散寒的疗效。 (摘自澎湃新闻)

来源: 今晚报

一招解决坐骨神经痛


导读:今天学习坐骨神经痛的内治四法和一些小偏方。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部位一般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踝部等处,属内科急症范畴。

既往强调散寒、除湿、祛风、通痹的较多,故治疗时间长,且复发率高。

笔者通过近些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寒、湿、瘀、虚关系密切,可用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柔筋之法,能收到满意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

01

散寒除湿法

是指用祛除寒湿的药物,消除痹阻,畅通气血,达到治疗本病的方法,适用于本病偏重于寒湿的证候。

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重浊黏滞。若人体卫外之阳气不足,复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地等,寒湿之邪从肌表而入,留滞四肢肌肉关节,致使经络之气闭阻,营卫之气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受寒史,最先发现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背。

在持续钝痛的基础上,可有阵阵如锯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

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定痛汤(自拟方: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川牛膝、苍术、防己、乳香、没药、川芎、独活、桂枝、甘草)。

水酒各半煎服,两日1剂,服后药渣加八角枫100克,花椒15克,煎水外洗患肢。

民间用蜀椒10克,煎水去蜀椒,入绿壳鸭蛋2个,加盐少许,顿服,1日1次,对本病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02

活血化瘀法

是指用活血化瘀药物,消除瘀血,流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正常血液在经脉之中,应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久痛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之邪侵入血脉,留滞下肢,使血液凝涩成瘀,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发为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阻,尤以夜间疼痛更甚,痛处拒按,或患肢麻木、转筋。

舌紫暗,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牛膝、桃仁、全蝎、地龙)。

若血瘀甚,加三七磨酒兑服;兼气滞加柴胡、枳壳行气导滞;兼气虚加党参、黄芪益气化瘀;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温阳化痰。

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对本型有一定作用。

03

温阳益气法

是指用益气温阳的药物,温通经脉,以畅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因阳气不足,经脉失煦,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证候。

阳气根于肾,肾居下焦,对脏腑经络起着温熙、生化、推动的作用,阳气充足则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有常;

若本病日久,阳气受损,经络失于温煦,气机运行迟缓,而致经气痹阻,发为本病偏于阳气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疼痛经久不愈,肢体不温,畏寒神怯,患肢喜温喜按,劳累后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舌淡、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治宜温阳益气,通络止痛,方予仙淫通痹汤(自拟方:仙茅、淫羊藿、熟地、杜仲、附片、桂枝、鹿衔草、炙甘草)。

若气虚甚,加人参、黄芪益气通络;兼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养血通络。

04

养血柔筋法

是指用可滋养阴血的药物,补充阴血,以濡润筋脉的方法,适用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阴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循脉道而运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脏腑经脉起着营养和濡润作用。

若疼痛经久不愈,或年老精亏,阴血暗耗,致使阴虚血弱,筋脉失养,而发为本病阴血亏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绵绵作痛,时作时止,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伴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甚则肌肉萎缩、弛软,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治宜养血通络,柔筋止痛。

方予加味芍甘汤(白芍、炙甘草、玉竹、淮牛膝、当归、木瓜、秦艽)。

阴血亏虚,易生风化燥,表现为肌肤瘙痒,肢体麻木,头目眩晕等,治宜加生地、天麻、钩藤等养血熄风药。

05

典型案例

例一

杨某,男,49岁,农民。1988年3月5日诊。

患“坐骨神经痛”3余年,屡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一年前因劳累后疼痛加重,行走困难,历经药物、理疗等治疗无效。

目前症见右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屈伸困难,活动受限,疼痛以夜间为甚,难以入睡,察其舌质暗红,脉细涩,方用活络效灵丹加牛膝、桃仁、全蝎、蜈蚣等,守方共进12剂,疼痛停止。

后以上方加黄芪、白芍泡酒缓服,以图巩固。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例二

袁某,女,45岁,农民。1982年5月8日诊。

久居潮湿,未予重视,初起双下肢麻木萎软,继而疼痛难忍,尤以右侧下肢为甚,经重庆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用封闭、药物等治疗无效,且腰背酸胀,行动不利,故此来院就诊。

症见右侧肢体疼痛,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呈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剧。

察其舌苔白腻,脉弦等,脉证合参,辨证乃寒湿阻痹、经气不畅,治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止痛汤,另兼服蜀椒煮鸭蛋方。

服药4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守方至15剂时,疼痛消失,后用独活寄生汤泡酒缓服,至今未见再发。

06

讨论与体会

坐骨神经痛的发生与寒、瘀、湿、虚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在于经气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故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通络”就构成了治疗本病最基本的方法;

但由于坐骨神经痛病因有寒、湿、瘀之别,病证有虚实之分,故治疗宜细审病情,详察病因,酌情立法,以法制方,在合理选用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柔筋法的基础上,守方守法,从而达到经络通利、气血流畅之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寒瘀夹杂,虚实互见,相兼证候屡见不鲜,治疗时又当分辨其轻重缓急,各法互参,方能收到预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