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形势严峻 哪种近视防控方法最有效(治疗弱视最有效的方法)

暑假期间青少年儿童该如何防控近视?到底哪种近视防控手段效果更好?7月16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共同举办的“Vision China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名师讲堂”顺利举行。现场,众多眼科领域权威专家,全面解读近视防控的趋势、经验、成果,并对家长最关心的角膜塑形镜、阿托品等近视防控“利器”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重点解读,打造了一场眼视光科普盛宴。

近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名师讲堂三大主题权威支招

7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瞿佳教授作“近视防控面面观”主题分享

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瞿佳教授从“近视防控面面观”的综合视角分享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见效,但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的局面。他用了11个关键词全方位为近视防控支招,并强调要坚持“一增一减”,即增加户外活动、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点防控高度近视,坚持科学性、有效性、实在性和操作性,将近视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蓝卫忠研究员作“借鉴全球经验,全力推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控”主题分享

世界卫生组织(WHO)屈光不正防控计划专家组成员、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研究员则从国际近视防控趋势的全球视野,分享了可以用于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先进经验,同时重点解读了世界卫生组织近视眼防控工具包。他强调,我国的近视眼防控需要全社会参与、综合管治,一起守护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陶勇教授作“眼底医生眼里的近视”主题分享

深受患者喜爱的“明星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陶勇教授的出场赢得了阵阵掌声。作为国内知名的眼底病专家,他深入解读了高度近视可能带来的眼底萎缩、黄斑裂孔、异常血管、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疾病及严重后果。陶勇教授提醒,病理性近视带来的眼底病变预后效果不容乐观,因此,一定要科学控制孩子的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如何避免孩子从普通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个性化方案更重要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对家有近视患儿的家长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避免孩子从普通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目前已经出现的近视防控方法,到底哪一个最有效?尤其是对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利器”、“神药”的讨论,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主题沙龙中,专家们对近视防控方法进行深入剖析

现场,针对“近视控制方法大PK,WHO WINS?”话题,国际角膜塑形和近视防控学会亚洲分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教授,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荣誉主席、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总院长谢培英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复旦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副主任、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瞿小妹教授,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秘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诊疗中心主任毛欣杰教授五位权威专家展开了深度对话。

专家们首先介绍了“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控制近视发展方法。专家认为,角膜塑形术是目前公认的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可靠的方法。角膜塑形术使用的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只需夜间睡眠配戴,早晨摘掉,白天即可获得清晰视力,让孩子可以摆脱框架眼镜束缚。同时,还可大幅度减少孩子每年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数据显示,相较于单光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减缓近视发展效率达50%,如果为孩子个性化制定方案,效率可达80%,甚至更高,因此,角膜塑形镜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但是,角膜塑形镜并非适用于所有人,而且作为国家规定的三类医疗器械,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严格要求,只能在专业眼科医疗机构,由有验配资质的眼科医师指导下验配。

近年来,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关注,甚至被奉为“神药”,一度产生“代购”热潮。据了解,阿托品本是用于治疗弱视的药品,但经过研究发现,对近视控制也有效果。根据近期美国、中国香港的论文发现,0.05%的阿托品可能比0.01%控制近视效果更好。但是,专家提醒,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必须要规范合理,由专业眼科医生来进行决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自行购买并使用药物。

除了单独使用,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联合使用,还可以显著减缓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不佳者的近视发展速度,发挥1+1>2的控制效果。

此外,专家们还对近视防控领域的“网红方法”红光治疗,从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方法是否能大范围去推广,还需要更长时间关注与论证。

主题沙龙中,五位专家共同提醒,无论是采用哪种近视控制手段,都必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眼科医生,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控制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真正让孩子拥有光明未来。

这项近视防控手段最经济,暑假千万不能忘

现场,每一位专家都强调了要保障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作为近视防控的独立性保护因素,保持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杨智宽教授提醒,暑期也是近视高发期

“暑假也是近视高发期,更要注意科学用眼,防控近视。”杨智宽教授说,大数据报告显示,孩子在假期用眼行为更差,导致近视发展暴增。除了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还要坚持“3个20”和“一尺一拳一寸”原则。杨智宽教授提醒,一旦发现孩子有视力不佳问题,要及时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在专业全面的检查、准确的诊断后,个性化的给与综合治疗方案,针对性地制定近视防控方案。

据悉,目前爱尔眼科已搭建起预防、检查、控制“三位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包括以对青少年的用眼行为进行监测及干预为主的预防手段、以远视储备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为主的检查技术,以采取视网膜离焦矫正技术和改善视功能异常技术为主的控制技术三个方面。而以“云夹”作为关键实验设备,首个由中国人主导的(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杨智宽教授团队),覆盖全球6大洲3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也于2018年在美国檀香山正式启动,有望破解人类近视发病机制这一“世纪难题”。此外,2021年1月,由爱尔眼科专家编写的《让孩子远离近视》一书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亦是所有入选作品中唯一一本眼科类科普书。

来源: 光明网

弱视治疗仪有必要买吗


什么是弱视?

在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即可以诊断为弱视。3到5岁不低于0.5,6到7岁不低于0.7,7岁以上达到0.8。


正常年龄度数

弱视分类: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弱视的危害

弱视对儿童视功能的危害比近视大得多。因为近视仅仅是视远时视力下降,不伴有其他视功能损害,视力矫正不受年龄限制。


而弱视患儿不仅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可能无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

弱视的治疗时机

弱视有一个黄金治疗期,一般是孩子出生后,3岁之前是视觉形成最关键的时期,9岁之前是弱视治疗的敏感期,并持续到12岁。在这之后大脑神经发育几功能分化完善,达到成人水平。一般超过12岁以后, 弱视治疗就非常难了。

所以,抓住弱视治疗的敏感期,尽早让孩子拥有一个正常的视力,是医生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弱视治疗仪有用吗?

弱视治疗仪的确有用,但不是万能的。遮盖和光学矫正称为弱视治疗方法的基石。尤其对于两眼弱视程度不一致的弱视患者来说,遮盖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执行度,对弱视治疗效果起到绝对性的作用。最常见的遮盖方法是遮盖健眼(视力较好一眼)。



例如查出单眼弱视,那么佩戴眼镜矫正第一位,遮盖健眼第二位,弱视训练第三位。

弱视治疗要对症下药

弱视的患者,一定要找到患者弱视形成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斜视性弱视排除屈光方面的原因后,需进行手术治疗

②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原因引起孩子形觉剥夺,则需要进行白内障或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

③ 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性弱视,则需要佩戴眼镜治疗。一般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者,都是高度屈光不正,如高度远视、高度近视或高度散光等,都需要佩戴眼镜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交替遮盖双眼

④ 屈光参差性弱视,一般屈光度数大的眼会形成弱视眼,一定要佩戴眼镜治疗,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优势眼遮盖治疗。除此以外,还可以让患者进行穿针、串珠、画画等精细操作以促进视觉修复。

许多眼镜店配有弱视治疗仪,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如果离家较远,也可以选择家庭用弱视治疗仪。


温馨提示

弱视治疗后,孩子视力恢复正常。但并不代表孩子的弱视就完全修复了,不能随便摘掉眼镜,一定要在门诊随诊2年后,没有弱视的复发,才能确定孩子弱视已经治愈。

医生简介:


往期精彩内容

●第1期:「科普一分钟」家长如何观察,3岁前孩子视力发育状况?

●第2期:3岁孩子视力怎么看?会看视力表就够了吗?「科普一分钟」

●第3期:3岁前孩子眼珠泛白可能是白瞳症?严重或终身影响视力发育

●第4期:3秒辨别有没有斗鸡眼,大人小孩都适用「科普一分钟」

●第5期:验光一定要散瞳吗?散瞳对眼睛有害吗?「科普一分钟」

●第6期:为什么要去医院验光,眼镜店验光不行吗?「科普一分钟」

●第7期:儿童远视比近视危害更大?戴镜后度数会降低?「科普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