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块的期刊到底靠谱吗?评职称论文发表到底需要多少钱?(申请一个杂志刊号多少钱)

近期收到很多朋友的咨询,询问职称评审和论文发表所需要的费用,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一般来说,需要一般期刊的话至少需要2000元。在大多数情况下,费用范围在3000至6000元之间,虽然有一些正规期刊收费低于2000元,但相对说来并不是那么可靠,而且有一些期刊属于水刊。

那么,有没有只需要几百元就能发表的期刊呢?

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期刊甚至可以免费发表,但是,这些期刊基本上都属于高端普刊,比如《时代法学》和《华东地质》,目前它们只是普通刊物,没有收费,但稿件的录用难度确实很大。

其次,除了这些高难度的期刊,那些只需要几百元就能发表的期刊,告诉你“某某渠道”的期刊,基本上都属于盗版。

不要以为只要在新闻总署中可以查得到就代表你手里拿到的期刊是真实的,就像你有一个户口,但仍然可以有人伪造身份证来冒充你一样(目前身份证伪造较少是因为真实身份证上有芯片,伪造较困难)。

新闻总署上只显示期刊的刊名、刊号、出版语种和出版状态,这就导致任何期刊,即使是在正规数据库中的正刊,都可以轻易被伪造。

前几天还有作者问,为什么假期刊能够印刷出来并出版,杂志社官方都不管吗?

首先,印刷机是由国家进行管控的,但打印机并没有受到同样的管控。此外,小型印刷厂并不受到严格的监管,只要给点钱就可以进行印刷。这块领域的监管确实不够严格,毕竟每次被抓获的盗版期刊中,我从未听说过对印刷厂的处罚。


目前常见的假刊有三种

第一种是期刊网和中刊网假刊

这是一家总部在HK的公司盗用了知网的名字,成为了一个野鸡数据库,只要支付费用,任何东西都可以刊登。

第二种是龙源新媒体假刊

自从22年龙源开设新媒体平台以来,这里成为了假刊的“圣地”。在这里上传文章不会显示期刊的封面目录,因此龙源可以将它们视为新媒体而不是期刊。虽然因为投诉过于频繁,龙源进行了几次整顿,下架了一些常见的假刊,但依然允许个人上传这些假刊的文章,导致了只要在龙源上找不到封面目录甚至是单篇上传的刊物,基本上都可以视为假刊。现在许多刊物也不和龙源合作了,毕竟龙源的口碑实在太差。

第三种是知网会议、万方DOI和维普仓储假刊

这些平台允许单独上传论文,不需要依托期刊,因此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由于米老师(打假人物)的持续打假,知网、万方和维普都开始深入验证刊物的真伪,这迫使许多假刊不得不寻找新的欺骗方式。例如,宣称能够发表知网会议收录的“中小学教育”的假刊,实际上并不存在这个刊物,它只是盗用了《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的刊号和部分刊名。这些假刊常常会有黑中介和知乎上的一些不良回答声称,只要单位认可就可以发表,但实际上,从21年北京地区开始严查使用假刊评职称,近年来浙江、上海、广西、贵州等地也开始认真验证刊物的真伪,甚至北京、浙江、上海、广西都出台了一旦发现使用假刊评职称会被取消本次参评职称资格并禁止其1-5年内再次参评职称

目前的情况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许多廉价的刊物,并且有些地方没有真正核实这些刊物的真实性,因此会有许多假刊黑中介推荐这些假刊。这些假刊成本只有一两百元,所以哪个黑中介不喜欢呢?然而,就是这些黑中介却在抨击正规刊物的昂贵,还说只有推荐正规刊物的人是心黑,但实际上他们才是谁心黑的人呢……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刊物不推荐来发表文章评职称:

1、由报纸刊号办理的所谓刊物

实际上,报纸刊号只能用于办理报纸,不能直接用于办理期刊,但因为没有严格检查,所以确实有类似的期刊存在,而且真假参半,假的也很多,比如一些连刊号都能写错的……即使是真的,很多报社也会坚决否认存在这样的刊物,毕竟这些刊物不能作为报纸的附属产品,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参加年检。

2、连续电子期刊

除了医院系统外,很多地方对电子期刊并不认可,原因在于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在总署查询时的位置不同,再加上之前一些常见的电子期刊办刊质量很差,这导致很多地方不认可电子期刊。如果遇到需要发表电子期刊的要求,请先确定能否使用,否则如果不被认可就麻烦了。


医院系统可能会认可电子期刊的原因是,中华医学会的许多医学刊物甚至是统计源核心都属于电子期刊,所以医院相对较认可,但也要看具体要求。

3、国际普通刊物

国际普通刊物是指未被SCI SSCI等核心数据库收录的国际期刊,这种刊物的问题在于只有ISSN,没有CN刊号,因此很难核实其真实情况,这也导致大多数中国省市不认可国际普通刊物,只有个别地方可能会认可,但仍存在风险。

总的来说,目前评职称发表论文特别是普通刊物的费用大约在3000-6000之间,并且必须要在中国知网、万方或维普等收录,龙源期刊比较水,发表了也有可能不够稳妥!况且,万一你所在的地方开始进行自查,并且查得越来越严格,那评职称就会陷入麻烦。

前几天,一位广西的教师看到了我们的揭发假刊的行动,果断放弃了这次评职称,因为他发表的文章正好是在非常有名的龙源假刊上发表的,如果评委发现他发表的是假刊,那就会被列入5年黑名单!


创办杂志需要什么条件

阿来不仅是著名作家,也曾在阿坝州的文学杂志《草地》担任编辑,后从《草地》编辑社辞职,应聘到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从普通编辑干起,两年后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的主编。


年会现场

12月7日,在第四届全国文学名刊专家论坛暨2021年四川省文学期刊联盟年会上,阿来分享了很多关于如何办好刊物,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编辑的想法。

什么样的刊物才算是好刊物?

阿来谈到,自己有将近20年的编辑生涯。除了是编辑的身份,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写作者,从一个不知名的作者,到渐渐著名的身份,他与不同的刊物编辑有了各种交往,这当中,也对编辑工作该怎么进行,什么样的刊物算是一个好刊物,有一点体会。


阿来

阿来回顾纯文学杂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达了一个繁荣期,当时几乎在四川各个地市州都有一本杂志,比如周克芹获得茅奖的长篇小说首发在《沱江文艺》,后来再进一步发表在《红岩》杂志,直到拍了同名电影,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才引起全国关注。

过去,文学杂志四大名旦有《收获》《花城》《当代》《十月》,当时,还有“四小花旦”《萌芽》《青春》《丑小鸭》《青年作家》,其中《青年作家》还是当时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杂志之一。今年《青年作家》也迎来了40周年。几十年前的文学杂志是思想的引领,阿来记得在最早的一次《青年作家》会议上,四川大学的两位年轻教师易丹、毛迅说四川小说写得不好,尤其易丹自己还写小说,也是当时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尖锐批评四川作家没有先锋意识,对于社会状况的现代性体察不够,就是乡下人看着自己家里面的一亩三分地,要克服“盆地意识”。

阿来也被邀请参加过《青年作家》的笔谈,虽然当时他不在盆地底部,而在三千多米的高原,看得远一点,也检讨了自己。“一个刊物的思想、反映的内容,表面上看是跟文学有关,但是有些时候是文学的一支队伍跟当下社会进程,现实生活的关涉程度,秀才不出门要知天下事,写作入口是小的,但是关涉的问题,写作者背后的大意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什么样的编辑是好的编辑?

“到了九十年代,全国期刊市场整顿,除了四川作协的几个刊物之外,四川就剩下大概五家合法的文学杂志了,《青年作家》《贡嘎山》《凉山文艺》《草地》和绵阳的《剑南文学》。”阿来回忆,原来办刊就是立足当地文化,培养作家,后来以市场化的名义都去挣钱了,“文化刊物经不起市场的荡涤,对文化的基本责任没了,对文化的基本坚持没了。所以,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也是痛定思痛以后的一个回归,让文学编辑工作回归本位,这样的情况下,四川省文学期刊联盟就诞生了。与政府的支持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有了足够的经费和人员保障,条件也改善了。”

此外,阿来还谈到,杂志有一个什么样的主编,主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刊物是有性格的,刊物的性格就是主编的性格,这个主编能不能把自己的理念形成共识,凝结在一起,又能不能把这样的一些理解传递到编辑,以及所联络的作家群体身上,这确实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另一方面还要联系不同的写作者,发现真正有才华的作家,从作者身上挖掘正面的东西。“我们老抱怨,我们是小刊物,不好办,人家写得好的就去北京上海的刊物发表了,当然了,问题是人家写得不够好的时候你没有发现他,为什么从你眼皮底下跑了?我们要问的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没有参与他的成长?所以做编辑不容易,大部分作家是有成长历程的,这个时候他需要发现,他都写得好了,确实凭什么要发在你那儿?”

“编辑是干什么的?不是坐在办公室等。”阿来说,编辑跟作家之间,尤其是跟未成名的作家之间,这种交往、发现、挖掘,助其成长,确实是一个要做好却非常有难度的工作。

在巴金文学院回忆出版名家的过往

“今天我们在巴金文学院开这个会,巴金先生是一个大出版家,现代文学史上好多人都做过编辑出版的工作,比如说茅盾、鲁迅等,始终坚持如一,把自己的出版工作做到那么高成就,确实少有。”

阿来说,抗战以前,巴金在上海办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包括巴金自己翻译的外国思想史的文学作品,同时大力扶持青年作家,助其出版大量作品。解放后,巴金又创办了《收获》杂志,而且作为《收获》杂志的终审主编,直到他生命最后一天。这本杂志从创刊那天起,在中国文坛上地位大家有目共睹。

阿来谈到了巴金先生从法国归来,做编辑工作的经历,巴金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还没有去法国之前,曾参与过成都一个宣扬新知的杂志《半月》的工作,虽然不是主办人,但参与了编辑采访这样的一些工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编辑工作,我们的文学刊物,确实在这个社会中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当然,今天我们把这个作用理解得有一点狭隘,地方文化培养本土作家,使之形成一支队伍,这个似乎还是一个愿景,只有部分成为现实,但这个编辑工作,如果我们从巴金先生这样一个角度来认知的话,确实更好。”

红星新闻记者|陈谋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