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骑行装备品牌KUSHITANI(成都店)开业探店︱聊聊富士山(成都最大的丰田销售店)

2023年6月27号,世界顶级骑行装备品牌KUSHITANI(成都店)隆重开业了。

这也是继北京店和西安店后,这个世界顶级骑行护具品牌在国内开设的第三家,也是面积最大,商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专卖店。


我作为一个应该说比较狂热的摩托车爱好者,十分有幸来到现场参与了这场隆重的开业仪式。


看到这里,很多车友肯定要说:“你说啥呢?KUSHITANI?干啥的?”


我知道不少车友可能很少听说这么个骑行装备品牌,更别说深入了解它了。就在知晓它的这么一小部分车友里,大多数朋友对KUSHITANI的印象也只有“贵”而已。

今天借着KUSHITANI成都店开业探店,我想简单聊聊我对富士山品牌的一些了解,万一它的出现开启了你心中的新大陆呢?


打开百度随便一搜,KUSHITANI骑行装备就有不少千篇一律的文章介绍:这个品牌起源于1947年,是由栉(zhi四声)谷夫妇在滨松创立的一个摩托车护具品牌。

因为品牌的logo酷似日本的象征富士山,索性我国就把这个品牌称之为“富士山”(以下均简称富士山)。

其实KUSHITANI就是栉谷的意思,而下面的HAMAMATSU就是滨松,品牌起源地。


说起滨松,看过我之前介绍日本品牌故事的朋友一定觉得很熟悉,对,丰田、雅马哈、铃木都是发源于此。

而一切的开端,正是铃木给了栉谷夫妇和这个品牌一个合作的机会,而这对匠人就为铃木的车手设计制作出了当时日本首款连体皮骑行服。

有了好的机遇,加上不少日本人那种可以说死板倔强的拼搏精神,富士山硬就是靠着其几乎变态且不可思议的产品力,硬是冲到了日本销冠的位置。


没错,它的地位是高于RStaichi、Komine这些品牌的,跟HYOD的高度差不多,但是产品定位略有区别。

一般来说,人们对于“顶级”“奢侈品”的理解有很多种。

大多数通俗点的说法,往往和“贵”联系在一起,而大多数时间“贵”几乎可以和“好”画等号。


有的物什确实是贵,这里我认为基本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像一些服装类、穿戴类奢侈品,买不起或者买得起打心眼里觉得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白花冤枉钱的人,会觉得这些都是一些忸怩作态的所谓资本雇佣所谓潮流推动者人为吹嘘的一种风向。


这类产品往往会用悠久的历史,某一方面比较极致的特点,焦点人群赋予的品牌附加值这些虚无缥缈的,刻意营造的,需要周围环境烘托的动力推动其自身价值,通过贴金的方式抬高价格。

这类产品,靠的更多的是营销手段,是外在作用力操盘,其本身的绝对产品力只占极小的比例。

而第二种,就是品牌方始终秉着一种闷声不闻窗外事,我本匠心纳天下的态度。


我不吹,或者我少吹,吹是辅助而不是主力营销手段。我席卷市场的武器还是我非常优秀,且在一些极其高端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绝对产品力。

让用户用过我们的产品后,真心认可,口口相传,口碑和产品力真正高到一定程度,价值完全值这个价格,这样撑起来的“顶级奢侈品”无疑才是根基最为牢固的。

前者多见于浪漫奔放的文艺复兴起源地;而后者常见于古板脑子少根弦的大和民族。

普通车友只要稍微关心一点骑行装备,一定知道丹尼斯、A星、revit这些顶级护具品牌,像Rukka、Klim这些品牌也能算得上奢侈品。


各种限量、各种好看炫酷的造型设计、各种明星代言,加上本就不错的产品力,让它们几乎家喻户晓。它们身上就很容易找到欧美的营销痕迹。

我们国家的人,天生感觉对于欧美品牌的产品就觉得高大上,看那宾利兰博BBA,哪个不洋气?相比之下,产品力更适合我们民族的日系高端品牌,心理上就短了一截。


那是因为日本人的思维,就像铃木的产品那么具有代表性:我就不宣传,我就不推广,我的产品好不好,你只要骑过就会一定会认可。

我们最熟悉的豪爵品牌,各位看看是不是也是跟铃木一样的“毛病”?



今天的主角富士山,同样也是如此,它也有铃木的这种性格。

确实,现在网络如此发达,视觉咨询是极其充盈的,比如打开一个网红的抖音,不管她会不会骑车,单单衣服上一个大大的丹尼斯Logo,就能勾起人们购买它拥有它的欲望。

我不是说丹尼斯不好,只是想对比说明一些理念的区别。

确实,富士山的摩托车骑行装备不便宜,那为什么它被称为世界顶级呢?


有顶级设计师站台?

跟欧美众多品牌相比,那当然算不上。翻看富士山的骑行服,说实话跟丹尼斯放一起,我在没有用过的情况下我很大概率会选丹尼斯,因为产品本身是真好看,穿着又帅。

而你个富士山啥情况?图片看起来就跟我千把块钱买的冲锋衣一样,你居然给我说你要值四五千?


它有什么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励志发展史吗?貌似也没有,即使有貌似也没有包装和渲染,这品牌不就是一个夫妻小作坊,经过了76年的发展慢慢成长为日本第一的顶级摩托车骑行护具品牌嘛?

所以,一切的一切,还是要回到产品本身。

富士山的产品只有你在穿过之后,才能由衷说一句:“我K!”


就拿这件我已经种草的K-2830拉力服为例,它有几个特点是普通甚至中高端骑行服根本就无法比拟的。


翻看产品介绍,第一段。


你能发现一个什么信息?

没错,初始耐水压30000mm以上。

什么意思?

咱们国家在对服装进行涂层或者层压贴膜时,会让衣物具备“防水”“拒水”“防雨”这三种级别的隔水效果。500mm就能“防雨”,3000-5000mm就算“拒水”,而在10000mm就可以算做“防水”了。


这一点,各位如果玩户外,即使不玩,去迪卡拉随便翻一件户外服装上面都会清楚标明耐水压。

而这件衣服,能够达到30000mm,还“以上”。

什么概念?100公里时速遇到大雨,你放心骑,随便淋,一口气骑到你骑不动,你身上都不会有雨水渗入。

富士山即使是春秋季骑行服,耐水压依然能达到10000mm以上,防水性能极其优秀,这是其一。

你肯定会说,30000算个毛线,我一件200块钱的雨衣就搞定了,你就这还想骗我4000多块钱?

那这就是其二了,接着看介绍。


这段话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不就是Goretex吗?

我们都知道Goretex能够透气又防水,但是殊不知,富士山是有自研的类似技术的。

我们都知道Goretex是一种涂层的概念,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它相当于是在服装表面刷上一层单向透气的材质。

富士山的产品没有采用GT的技术,而是运用了类似的DEWLFUNC外覆盖材质,同样实现了既能防外来的水,又能透里面的气,雨衣穿起来有闷就不用我多说了。

有其一其二当然还有其三。

只要你穿过富士山的装备,“极其舒适”这个感觉真的会油然而生!

极其轻薄且防护等级极高的护具,极其合身的3D裁剪工艺,适应极广气温范围的调控能力,再次让这件衣服的产品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以上几个点,每一点都不容易,单拿出来全部价值不菲,而当这三点集合在同一件产品上,成为一件“真·防雨”“真·透气”“真·保暖”“能够在温差几十度的范围内穿着”“做工精湛”“用料考究”“防护等级最高”“重量加上护具也就3公斤(富士山冬季装备默认不标配内置护具,需单独购买)”的全进口拉力服,它的价值可见一斑。

你可以说现在一定能在市面上找到其价格相对亲民的替代品。没错,但是富士山为什么是富士山?凭什么它能成为世界顶级?

平替产品可能用不到富士山同等定位产品一半的价格就能拿下一件产品力能够达到富士山80%的装备,但是就是那剩下的20%的差距,那才是核心卖点,平替产品就是达不到。

物以稀为贵,那一截“20%”就是富士山的产品价值。

这“20%”不是值不值,而是别家买不到。

从我种草的这件拉力服上,各位也能大致发现富士山的产品设计风格。

比如这件单上身皮衣。

远看真的是其貌不扬,低调内敛,兼具日式复古风格以及一些欧式复古风格。

但是如果你能穿着上它,它极其贴身的裁剪、运用特殊的油浸式工艺所制作出的柔软细腻的小牛皮、轻薄无感的护具、轻盈无负担的重量、极其精湛的处理工艺,加上它看起来就不像一件正儿八经的骑行服,结合多场景适配性,你一定会觉得物有所值。

现场就有一位金翼大哥,到店看上它后,5分钟刷卡走人。

今天我还见到了传说中的神裤。

这条售价五千多元的精品能带给你什么?

智商税?键盘侠的世界里什么都是智商税,我的读者可千万别这样想。

首先富士山的皮衣,除了养牛宰牛不干,从收集到皮料开始,所有的工艺都是由工厂独立完成,没有所谓的中间环节。

这条裤子就是一整块牛皮缝制而成,高大上吧?

同时,裤子仍然具有DEWLFUNC外覆盖材质,防暴雨、透气是基本操作。

裁剪和护具贴合性、轻薄度、关节活动便利度自然不在话下。

最神奇的,整条裤子可以直接扔洗衣机里洗。

很多人不理解的“贵”,物有所值。

简单总结一下:

富士山的产品包含竞技类、运动风格、复古风格、休闲风格等多种格调和款式,种类涵盖了连体皮衣、分体皮衣、不同季节骑行服、骑行裤、手套、骑行靴等。

在保证了顶级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产品尽量做到了低调,务实,内敛,精致,不娇贵。

并不是每个骑士都喜欢张扬地展现自己,而富士山正好就可以满足不少车友只想安静享受骑行的诉求。

我以往测评经常都在跟大家传达这么个理念,任何东西,不管是不是摩托车,咱们别只看价格,咱们一定要试,一定要用你的身体和意志去感受后,结合其产品定位,再来判断它是否值得。

当然,我也不是强迫大家非要买富士山,毕竟确实价格不便宜,设计也不一定入你的眼,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能真正体验到骑行的乐趣。

但是既然现在富士山成都店开业了,大家有事没事来店里转转,切身感受一下世界顶级产品是什么概念,相信会比隔着屏幕看手机会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疫情三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但是富士山在华总体销量居然还有上升,这就是绝对的产品力碾压带来的结果。

值此成都店开业,富士山也为咱们成都的老客户带来了一项福利:只要在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曾经在KUSHITANI线上官方店消费过富士山品牌产品,且订单地址为成都地区,到店登记将有机会凭借交易记录和订单详情,获得全额订单运费返还。

此活动自成都店开业起3天内有效。

要知道,富士山可是以少有打折闻名的,这次有羊毛,那必须薅!

开玩笑的,其实就是希望车友们能够多来店里坐坐,实地享受一下服务,触摸一下各式产品。

骑行装备,我从来就强烈建议现场试过才知道是否合适每个人,所以,期待相聚!

差不多了,老规矩,如果您觉得我的测评对您选车有所参考,那真的非常荣幸,可以的话,能够点赞、评论、收藏、转发那就更加感激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成都大地汽车


前段时间有粉丝留言说想看成都大地汽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车企。

大地的故事要是细究的话要从1965年成立的成都红旗拖拉机厂说起,故事情节跟那个年代的车企都差不多,母猪赛大象的年代过去没多久就进入了"那个十年"。当时的小将们都认为成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拖拉机厂于是在满心的革命热情支持下就把厂子办了起来。


谁知等"那个十年"一过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这个远近闻名的拖拉机厂因为质量实在太差眼看着要玩完了然后改制的这么一个故事,我觉可能没什么意思。今天咱们聊点有意思的,就是这个大地汽车的老板李子豪。


李子豪是广东顺德人,1980年高中毕业的他光荣入伍成为了祖国的一名雷达兵。1987年李子豪退伍后被分配到了家乡顺德的外贸部门工作,这也使得李子豪能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事物和知识。李子豪说:"这里是能看到外面的东西最多的地方,在这里上班等于是又多读了一门书。"


1991年李子豪辞去了公职与大多数老广一样选择了创业的道路,他成立了顺德日新发展公司,主要从事进口家电代理业务。李子豪头脑灵活加上人际关系又广很快他的公司就垄断了珠三角地区的进口家电业务。但此时的李子豪也已经慢慢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口家电的利润也已经越来越少了,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找新的出路。


很快李子豪把目光放到了当时还比较落后的内地市场,经过一位北京的朋友指点李子豪最终选择了四川成都。当时的成都经济还比较落后,李子豪的到来直接惊动了省领导。领导们一听广东客商来了纷纷表示,要啥给啥,做什么都支持!就这样内心迷茫的李子豪被省领导带着在成都转了好几天最后来到了濒临倒闭的成都红旗拖拉机厂。其实当时的成都这样的企业应该不在少数,后来回忆此事李子豪戏谑的说:"他们想让我帮忙脱困,而我想借着他们挣钱"就在这样的心理下李子豪接下了成都红旗拖拉机厂。


那时候成都的红旗拖拉机根本没有销路再加上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体地位,没有了计划经济的分配制度成都产的红旗拖拉机就更难卖了。万般无奈之下李子豪大胆构思决定利用技术优势开始造汽车。你还别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敲敲打打还真把汽车搞了出来。成都拖拉机总厂也随之改名叫成都大地汽车制造厂,1995年,大地还推出了国内首款以天然气为唯一燃料的轻型越野车。这也为后来大地在成都的油改气业务奠定了基础。

1998年6月,顺德日新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大地汽车制造厂合资成立新大地公司,新成立的新大地在早期一直从事成都市出租车及公交车的油改气业务,是当地最大的汽车油改气改装企业。


由于李子豪自己本身不懂汽车,只能是边干边学。但是越学越发现这个玩意儿太复杂不是目前的大地可以自己解决的。那段时间的李子豪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与外国公司合作以C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造车同时自己还能学习别人的技术逆向研发。但理想很丰满显示总是很骨感,申请进口配额的报告刚交到上面去,不久后国家就开始控制进口汽车零件,进口零件一直拿不到批文,他的这一计划泡汤了。

直到2001新大地才开始与韩国双龙合作造车,并从双龙引进了一条生产线才让新大地走上了正轨。同年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公司与西藏藏羚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制造高原型藏羚越野车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实这款车也就是后来的大地魔兽。


就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从投产到上市中间隔了三年时间。


2004年4月23日,新大地源动力和魔兽两款车上市。其中原动力更是搭载了奔驰授权双龙生产的全套动力总成!上市发布会上李子豪更是豪迈的说道:以后的大地要"以技术引领明天,做中国SUV第一品牌"。


2004年底正当李子豪志得意满要打造中国SUV第一品牌的时候,韩国双龙汽车被上汽集团收购了。双龙与新大地的合作被按下了暂停键,


2005年上汽正式接管了双龙,双龙方面以新大地母公司不具备生产条件为由而退出与新大地的合作,这场短暂的合作正式结束。

合作结束后李子豪怀揣着一丝希望开始了破产母公司主体转换的计划,但这个计划直到2010年才被批准。反观双龙方面在上汽的帮助下早就进入了中国。新大地再也没有和双龙合作的机会了。


其实走到这里,李子豪几乎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就就在这样的绝境下李子豪诞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利用手上的公告和生产资质为没有资质的企业行个方便。2005年年初李子豪第一个承租生产资质的客户出现了,那就是浙江众泰!那时候的众泰2008已经下线如果不能上市售卖那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可众泰方面却迟迟没有拿到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最终浙江众泰找到了李子豪决定在浙江永康开办新大地的众泰分公司通过这样的办法巧妙地绕过没有生产资质的问题。就这样众泰2008挂上了大地的商标在2006年1月开始正式上市销售!


可以租生产资质的消息慢慢在这个本就不大的圈子里扩散开来,来找李子豪租资质的车企越来越多,李子豪索性在2005年底跑到湖北十堰搞了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只要你在这个生产基地租个厂房并给新大地一定的分润那就可以借用新大地的生产资质造自己的车了!据相关人员回忆:一般是一辆乘用车收取400~500元、一辆客车或货车收取1000~2000元的合格证使用费。

一时间挂着大地商标的各类汽车迅速出现在了市场上。



只要是在这个时间段整车型号RX开头,车架号前三位是LA9的基本都是以这样的形式生产出来的。2008年8月国家职能部门大调整,办理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部门由原来的发改委工业司调整到了工信部产业司。调整之后工信部产业司也就是现在的装备工业一司发布的第一条通知内容就是: "汽车企业异地设立分公司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实质上停止了对新设分公司生产资质的审批,而第一个被波及的就是成都新大地。新大地这样的租生产资质的路子走不通了。


受通知影响的还有一家公司,那就是吉利。吉利当时的全球鹰 GX7就在成都基地生产的,这样一搞吉利的全球鹰GX7就没法正常上牌了。最终在2011年2月17日以吉利收购新大地50%的股权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大家手头有那段时间生产的全球鹰你看下车身铭牌你就会发现,制造商是成都新大地。


而且整车型号和当年的中众泰一样都是RX开头的。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坎坷李子豪的新大地最终也算是找了个好归宿吧,给人家当代工厂总比没有了强啊。其实李子豪愿意出让这50%的股份也是有原因的。


2008年几乎被逼到了绝路的李子豪忍痛决定开始转型,李子豪的四家公司一齐发力几乎拼尽全部身价收购了牡丹客车,想要通过盘活这个老牌客车厂来助力新大地腾飞。结果牡丹的原股东在新大地人员正式接管牡丹之前变卖了几乎所有可以变卖的资产,甚至于厂房都已经被抵押了。等到李子豪到牡丹来接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花了1.7个亿买了一座空厂和一屁股债!最后一纸诉状把原股东告上了法庭,2014年3月这一场官司最终结案,李子豪满怀不甘的退出了牡丹客车。

不管结果如何李子豪身上这股百折不挠的这个劲确实让我感到佩服,他这一份传奇的经历放到我的头上我想我可能早就坚持不住了。而李子豪却可以越挫越勇,这个人值得钦佩!

感谢观看祝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