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总是反反复复,该怎么才能治愈(尿道感染如何根治)

张女士经常泌尿道感染,有时候一发作就解血尿,有时候是急着上厕所,有时候是下腹痛得受不了;只要熬夜、工作压力大,过两天就得到泌尿科报到,频率高的时候一个月会发作一次。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


我到底是膀胱炎?还是尿道炎?

泌尿道感染,分为上泌尿感染与下泌尿道感染。

上泌尿道感染指感染到肾脏及输尿管造成肾盂肾炎,通常会有发烧,后腰敲痛等症状。

下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感染(膀胱炎),尿道感染(尿道炎),常以频尿、下腹疼痛、血尿、下腰部酸痛等症状表现。本文以讨论门诊常见的下泌尿道感染(尿道炎、膀胱炎)为主。

有时候病人会问,我到底是尿道炎还是膀胱炎?其实女性生理构造,膀胱跟尿道是隔壁邻居,一般的下泌尿道感染通常是膀胱炎、尿道炎一起发生,治疗也相同,不需要特别区分。

泌尿道感染,多半是细菌感染。只要抗生素(杀死细菌的药物)使用得宜,泌尿道感染就可以根治。

膀胱炎、尿道炎很常见且容易复发

由于女生天生尿道比较短,离阴道与肛门口也较近,所以在一岁之后,泌尿道感染的比率就比男生来的高。有一半以上的女生,一生中都会泌尿道感染至少一次,是一个发病率极高的疾病。虽然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很常见,不过只要积极治疗,平时注意预防,是有机会根治。

不需要为了频繁感染,或是长期服药不见疗效,而感到紧张或忧心忡忡。您需要做的是,找出自己容易发病的因素,感染发作时遵医嘱用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频率。

正确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短期内复发的机率

一般简单型的膀胱炎、尿道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3-7天。天数不一,主要依据每个人病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来加以调整。

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服药频率及服药规矩(例如有些药物只能饭前使用,不能跟胃药一起服用),不要任意停用抗生素,只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以及延长感染治疗期间。

经常有患者,吃个一、两次药物,觉得好很多了,就自行停药。过没两三天,症状又复发,只好再吃一、两天,反反复复,于是开始抱怨药物没有效果。其实太早停药,容易造成膀胱内细菌没有根除,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反复几次,就容易养出抗药性的细菌。

乖乖吃药3-7天。胜过反复跑门诊2-4周。若到别的医院就诊,最好带着病例和描述用药情况,医生才有办法做出正确判断。


无论是尿道炎、膀胱炎,预防重于治疗!

以下是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因素

1、喝水不足,排尿间隔太长

成人建议一日水分摄取 2000ml,其中一半为水分。每2-3小时小便一次,维持小便颜色在淡淡的黄色。

2、较频繁的性生活

性行为的活塞运动,容易将外阴部及会阴部分的细菌带到尿道口附近;又因为精液本身会影响阴道内的酸碱值,破坏原本有保护力的弱酸性环境。若有较频繁的性生活,尿道炎、膀胱炎的频率也会比较高。

建议性行为前后都应该解尿排空膀胱,性行为后应适当使用清水清洗外阴部,然后再喝一杯水。如果是尿路感染频繁的发作,可以考虑于性行为后单次低剂量抗生素来做预防。

3、卫生习惯影响

有的人是在经期前后,分泌物多,以及骨盆腔充血时容易泌尿道感染。平时要注意维持外阴部的干爽。使用护垫及卫生棉时,不可贪图大片用比较久才更换。血液是细菌的温床,要避免卫生棉变成细菌的温床,建议2-3小时更换一次,减少细菌的聚集。

而排尿或解便后,必须由前往后擦拭,相信就不用多说了。

4、规律的作息让身体抵抗力正常运作

膀胱炎、尿道炎总是伴随着忙碌、压力、熬夜而来,更常在重感冒虚累累或是肠胃炎拉肚子时一起来搅局,一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概念。所以维持正常作息让身体抵抗力正常运作,也是最基本的。

倘若频繁出现膀胱炎、尿道炎,便需要进一步检查

如果一年内发生膀胱炎、尿道炎达3次以上,就可以称为频繁泌尿道感染。

如果是短暂时间复发(2周内复发)的泌尿道感染,首先要排除的就是杀菌不完全。所以必须要参考细菌培养的报告来调整使用抗生素。超过一个月以上的泌尿道感染复发,一年超过3次,就要寻找可能的因素。

每个人容易发作尿道炎、膀胱炎的原因都不一样,需要自己用心归纳并与医生讨论,才能找到每个人适用的预防方式。曾经有个案例在讨论多次以后,才发现她习惯用莲蓬头强力水柱冲洗尿道口,造成反复感染!


最后,要提醒:大于1岁的男性、孕妇、老年女姓(>65岁)、近期泌尿道手术、以及泌尿道有结构上异常的人群,若有泌尿道感染被分类为复杂型泌尿道感染,请及时就医。

如何有效治疗尿失禁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她们害怕出现在社交场合,常常躲避集体活动,担心被人注视,喜欢一个人独处……面对这些情况,总有人说她们:“不就是一些小毛病嘛,真矫情!”

她们是本就内向、害羞,还是患有“社交恐惧症”,又或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其实,她们是患了一种被称为“社交癌”的疾病——压力性尿失禁。



患者身心都受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打喷嚏、咳嗽、提重物或者大笑的时候想上厕所,但是往往没有走到厕所就来不及了,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出来……


上述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18.9%,50~59岁尤为高发,患病率可达28%。


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常常对病情羞于启齿,同时伴随尴尬、恐惧、自尊丧失、羞耻等诸多不良情绪。有的老人偷偷穿上纸尿裤,甚至用孙子的尿不湿,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患者不愿意社交,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高危人群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腹压增加引起膀胱压力增加时,近端尿道压力会保持与膀胱压力相等或偏高的水平,使膀胱颈及尿道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尿液流出。


但当各种原因导致盆底功能削弱后,膀胱底部和近端尿道会向下移位,膀胱尿道后角改变,尿道缩短,尿道壁紧张度降低,尿道内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腹腔压力增加,膀胱内压和尿道内压将不成比例地增加,膀胱内压一旦高于尿道内压,就会出现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怀孕及分娩女性、绝经女性、肥胖人群、慢性咳嗽患者、便秘人群,以及经常憋尿者。


怀孕及分娩人群 女性在怀孕期间,子宫体积随胎儿不断增长而增加,从而向下挤压盆底组织,使盆底括约肌强度减弱并使尿道等周围组织的支持功能受到损伤,最终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阴道分娩时会对盆底肌肉、神经组织及尿道周围组织等造成损伤,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此外,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长。


绝经女性 年龄因素是影响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致病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盆底肌肉松弛,膀胱尿道周围组织支持力减弱,45~55岁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高峰。此外,因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道上皮胶原蛋白含量减少,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长度缩短,尿道闭合功能减退,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肥胖人群 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人群腹腔压力较一般人群高,因此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其他疾病患者 慢性咳嗽患者、便秘人群,以及经常憋尿者,长期处于腹压增高状态,频繁的盆底收缩会引起盆底肌的疲劳乃至损伤,对尿道的支撑就会减弱,进而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此外,影响外周供血、供氧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造成盆底肌肉慢性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真的发生了怎么办

第一,改变生活方式,避免腹压增高。调整饮水时间,尽量白天饮水,睡前少饮水,少喝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控制体重,避免因肥胖导致腹压增高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适当运动,以轻柔舒缓的运动为主,如瑜伽、游泳等,避免或减少增加腹压的运动,如仰卧起坐、深蹲、卷腹等。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膳食纤维,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


第二,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又称凯格尔训练,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线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即缩肛运动)不少于3秒,松弛休息2~6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重复3遍;或者每天做150~200次缩肛运动,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患者应在训练3个月后到门诊随访,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价。


第三,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脉冲电流刺激盆底肌肉群收缩,也可以使肌肉得到锻炼,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生物反馈治疗仪还可以同时收集肌电反馈信号,有助于治疗师了解患者的盆底肌收缩情况,进而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训练,以达到治疗效果。


第四,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治疗,包括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雌激素类药物等。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第五,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尿失禁主要包括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治疗及口服中药等。中医治疗与盆底肌训练或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好。


第六,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可以直接选择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创伤,并且存在术后排尿困难、尿急、脏器损伤等风险,因此患者应与医生共同商讨,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脏内科 张东敬 庄震 朱明丽

整理:李伟丽 李月红

编辑:王建影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